您好,欢迎您来到上海信息网!

512防灾日重磅发布:建筑有了云医生

来源:未知编辑:gaoxiang2017-05-11 10:15
分享:

512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地震已经过去9年,但每年的今天,人们对灾后的断壁残垣都还记忆犹新,“地震不伤人,伤人的是一震即垮的建筑”,2008年的那场灾难,让人们对所生活居住的建筑房屋安全有了新的认识,更多的人知道了建筑要抗震,房子要结实。房屋安全问题也随着建筑的老化逐年浮出水面,这些年全国各地的老旧危房不断的发生倒塌事件。

 

t2.jpg

 

震后的北川中学

浙江,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房屋倒塌发生最多的地区,2014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浙江各地的住建部门把房屋安全监管真正的落到了实处,宁波市更是将保险金融手段纳入到危旧房屋管理中,借鉴宁波市的管理经验,很多地区都开始用网格化巡检的方式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多层房屋管理起来,然而这批房屋数量巨大,仅仅浙江省,排查上报列入政府解危计划的就以万计,宁波全市纳入网格化监管的房屋超过2万6千幢,这给地方政府特别是街道一级政府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一些偏远乡镇和农村地区,地域广,能够做安全评估的专业人员少之又少。这些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14年各地政府纷纷到宁波取经,但受地方财政和专业技术力量的局限,往往是感叹之后,心有余而力不足。

t3.jpg

奉化居敬小区倒塌的楼房

全国登记在册的危房就有40万幢之多,房屋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但是这些年来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也为这个中国特定时期发展导致的社会顽疾一个解决的契机。2017年5月12日,多家跨领域的代表企业:杭州蛟驰科技、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有限公司、温州市房屋安全管理中心、北京安新物联、无锡北微传感等联合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房屋安全鉴定专业委员会、阿里云、千寻位置、中天微、核芯星通等建设科技、互联网、物联网、卫星定位、云服务领域的几十家企业共同发布了“建筑云医生”建筑安全云服务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城乡危房、地震带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古建筑、桥梁、边坡、基坑、水坝、人工岛、电塔等10类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和存储技术支持。

“建筑云医生”是阿里云YoC物联网系统支持的全国性建筑工程监测行业应用,阿里云研究中心刘云璐:“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壮大和融合,从原来单一的成本加毛利的方式向规模化的方式发展,亟需挖掘创新的、开放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例如,由硬件收费盈利模式,向增值服务等盈利模式转变。”提供建筑工程全领域监测云服务的蛟驰科技CEO程文进表示:“这次跨界合作是对建筑安全的一次有益探索,作为对防灾减灾事业的支持,建筑云医生危房监测IAAS服务自2017年5月12零时起对全国各地危旧住宅的管理部门以及监测、巡检、检测、鉴定等服务机构免费提供,有监测需求的企业都可以注册使用。”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是指用户无需搭建服务器和开发专门软件,只要将所需的物联网监测传感器和业务流程配置接入即可使用的建筑工业4.0大数据应用。建筑云医生发起人之一张晓明介绍:危房监测IAAS服务包含实时监测、风驰巡检、安全鉴定三个产品模块,覆盖了危旧房安全管理的三个基本需求。检测鉴定机构只要登录认证,即可使用。符合实时监测标准数据接口的各类工程监测传感器都可以接入使用,获取专业数据视图和安全诊断雷达图,自定义预警规则以及自动生成监测报告。风驰巡检服务可以让管理部门根据一房一档在手机终端下发巡检任务,同时提供现场视频直播、云医生知识库、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确保能100%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安全鉴定服务提供了外业和内业的流程化作业模块,快速自动创建安全鉴定报告,根据杭州、宁波等地的鉴定机构实测,提升传统鉴定工作效率70%,节省了大量宝贵的专业人员作业时间,便于完成大批量高强度的安全排查和鉴定工作。

t1.jpg

本次多家企业还同时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建筑工程监测物联网传感器硬件设备,这些设备的共同点是具有传统设备十倍以上的高精度,更好的稳定性以及不到传统建筑工程监测设备一半的成本。蛟驰科技发布了二代北斗高精度基准终端,经过国检中心认证监测位移精度达到了2mm,而且支持安装多个天线,价格仅为5999元;安新物联发布了基于智能图像识别的裂缝监测仪,精度达到0.01mm,而且不存在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问题,无需外接物联网关,即安即用,在采集数据的同时还能提供原始监测照片,价格仅为1580元。无锡北微发布了专用结构变形监测仪,精度达到万分之五,价格仅为1880元。很多长年从事监测项目的传统企业纷纷表示这是一场革命式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云服务将颠覆整个建筑工程监测行业的游戏规则。十三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提出了工程结构健康监测诊断等技术推广应用的发展目标。有了科技作为支撑,建筑业特别是工程监测领域的互联网+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高精度卫星定位等军民融合技术在建筑工程监测领域的应用突破,将普惠全社会。

 

免责声明:上海信息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
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 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广告合作QQ:748492175 | 邮箱:748492175@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021xxw.cn, All rights reserved.